登录

注册

EN

从创造性学习到科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5-07-04 作者: 编辑:lqx 来源:

报告人:孙昌璞 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

报告题目:从创造性学习到科学研究

报告时间:202507060930 - 1100

报告地点:秦岭堂B109

报告摘要:

报告聚焦“创造性学习”这一概念,深入探讨其在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推动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报告人首先从实践层面剖析了“创造性学习”的内涵,强调其超越被动接受知识,注重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特征。结合自身学习和教学科研经历,报告人阐述了如何通过创造性学习实现从知识学习者到知识创造者的飞越。报告人提出,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植于创造性学习的沃土,通过长期积累、脚踏实地,最终迈向科学前沿,开展真正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报告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如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验证”和天使粒子“发现“),展示了科学精神在知识创造过程中的实践意义。报告人强调,科学精神的核心在于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而这些品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创造性学习的熏陶。

个人简介:

孙昌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创院院长。本科毕业于东北师大物理系,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东北师大教授,中科院理论所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美国ISI“经典引文奖”等奖励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领导和组织我国物理学科十三五、十四五的战略规划工作,是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

他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研究,其原创性的研究工作有重要国际影响。目前工作集中在复杂体系统计热力学、能源物理和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开展了面向国家需求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模式创新探索。目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础中心项目《基础能源物理的科学问题》。他十分重视教育和教学工作,连续讲授高等量子力学大课多年,著有《经典杨-米尔斯场理论》和《量子力学现代教程》。他多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有多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他也是人教社中学物理教材的总顾问和前言的撰写者。


手机版

官方微信

访问信息

地区活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