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TLAS实验上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汤川耦合和自耦合
发布日期:2024-06-21
作者:
编辑:汪塞飞叶
来源:兰州理论物理中心
题 目: 在ATLAS实验上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汤川耦合和自耦合
报告人:刘彦麟 研究员(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
时 间: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下午16:00
地 点:理工楼1226
联系人:王雄飞
报告摘要:
自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以来,希格斯物理成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上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次报告将展示利用ATLAS探测器在13 TeV能量下收集的数据对希格斯玻色子的汤川耦合(Yukawa Coupling)和自耦合(Self-coupling)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
1)通过双光子衰变道(H→γγ)观测到希格斯与顶夸克对的产生过程(ttH),并对顶夸克的汤川耦合的CP对称性进行了检验;
2)通过希格斯衰变到双缪子的过程(H→µµ)来研究第二代费米子的汤川耦合,并在实验上探测到了这一稀有衰变过程的迹象;
3)在双希格斯玻色子(HH)研究中,通过HH→bb����衰变道和多个衰变道的联合分析,对HH产生截面和希格斯的自耦合设定了严格限制。
个人简介:
刘彦麟,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研究员。先后于2012、201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曾获 “晨光杯”一等奖和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8-202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近10年来依托ATLAS实验平台,在希格斯物理和电弱对称性破缺的检验、新物理寻找以及缪子探测器升级等方面做出重要工作。在ATLAS合作组先后担任模拟样本产生团队负责人以及多个竞争激烈的分析团队负责人(包括H→µµ,HH→bb����,利用双轻子寻找新物理等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