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III上的粲介子物理
发布日期:2022-12-05
作者:
编辑:汪塞飞叶
来源:兰州理论物理中心
题 目:BESIII上的粲介子物理
报告人:马海龙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时 间: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上午 10:00
腾讯会议:473-388-715
联系人:王雄飞
报告摘要:
标准模型在描述自然界中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并不完善,精密检验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粲介子由一个粲夸克和一个反轻夸克组成,其含轻和非轻衰变的实验研究能够为精密检验低能下强相互作用QCD理论和电弱理论,深入探讨CP破坏和中性D介子混合,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等提供重要线索。在本报告中,我将介绍基于我国大科学实验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III采集的世界上最大的近阈粲介子样本,在夸克混合矩阵元|Vcs|和|Vcd|、粲介子衰变常数和半轻衰变形状因子、轻子普适性检验、中性粲介子强衰变相差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物理成果。
个人简介:
马海龙,1996-2003年在吉林大学攻读并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学位;2003-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攻读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3年以来,长期从事北京谱仪实验陶粲物理实验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和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2014-2022年长期任BESIII合作组粲物理组负责人,推动BESIII粲物理研究积极进展,任期内全组发表物理文章百余篇,其中20多篇国际顶级物理期刊PRL。2022年任BESIII合作组联席物理协调人。近五年,本人主导研究团队发表30余篇物理文章,包括9篇P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