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XYZ粒子的研究

发布日期:2021-12-07 作者: 编辑:汪塞飞叶 来源:兰州理论物理中心

目:XYZ粒子的研究

报告人:郭爱强中科院近物所

间:20211207 下午  15:00

点:理工楼1226

联系人:王雄飞

报告摘要:

传自从夸克模型被提出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强子分为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和介子(由正反夸克对组成)。但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允许更多形式的强子态存在,比如四夸克或五夸克态、夸克胶子混杂态、强子分子态、纯粹由胶子组成的胶球,们称之为奇特强子态。奇特强子态一直是实验物理学家探寻的目标,直到2003年,实验上在重夸克偶素能区发现了一系列难以用传统强子模型解释的奇特强子态,我们统称为XYZ粒子。其中北京谱仪III上发现的带电奇特态Zc(3900), Zc(4020)显然不能由一对正反重夸克组成,是确凿的奇特态。如何理解这些奇特态,成为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面临的共同挑战。虽然理论家提出了很多模型,但目前尚没有较为广泛接受的模型可以解释实验上发现的这些XYZ粒子。 该报告介绍了XYZ粒子被发现的过程,我们对其性质的理解及实验上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Zc粒子在BESIII实验上的研究成果及遇到的问题。

个人简介:

郭爱强,中科院近物所副研究员,2013年在南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分别中科院高能所,德国电子同步加速研究中心(DESY),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自2020年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候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实验,长期从事强子谱和奇特强子态方面的物理研究及探测器软硬件开发工作。先后参加了北京谱仪BESIII实验、日本KEK的Belle/Belle II实验及美国Jefferson Lab的GlueX实验。对传统粲偶素及XYZ粒子的性质做了系统深入的而研究,如精确测量了hc及etac的共振参数及衰变模式,寻找Zc的新衰变模式等。此外,还参与了Belle II探测器磁场测量及寻迹算法开发工作及BESIII漂移室内室升级CGEM项目。


手机版

官方微信

访问信息

地区活动

联系我们